【曾聊包養網國祥】儒學文明的焦點價值觀——仁

作者:

分類:

儒學文明的焦點價值觀——仁包養甜心

演講者:曾國祥(國家稅務總局科研包養犯法嗎所原所長)

來源:中國青年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三月廿八日辛巳

           2017年4月24日

 

本文為國家稅務總局科研所原所長曾國祥在《北京曾子文明研討會儒學文明年夜講堂》上的主題演講

 

中華優秀傳統文明以儒學文明為主體,同時兼容了釋教和道教文明。儒學文明簡稱孔孟之道。儒學文明的奠定人是年齡時期的孔子,后世尊稱為至圣先師。承前啟后者是孔子的自得門生曾子,后世尊稱為宗圣。發揚光年夜者是孟子,后世尊稱為亞圣。

 

儒學文明胸無點墨,其焦點價值觀是仁。明天圍繞儒學文明的焦點價值觀—–仁,準備從四個方面來論述,什么是仁,什么是人道和人心,什么是仁德,若何才幹成仁,若何踐行仁等,談談本身的學習和研討體會,分別講四個問題。

 

一、仁者人也

 

儒學文明的焦點價值觀是仁,所以儒學又可以簡稱為仁學,仁學就是人學,講的是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事理。那么,什么是仁呢?孟子說:“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卷十四·盡心下)所謂仁,就是人啊。仁和人的意思合起來說,就是道啊。孟子這一段話很是簡單明了,所謂仁,說的就是人;所謂仁包養網評價學,說的就是做人的事理,簡稱人性,即一長期包養個人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基礎品包養甜心網德。

 

儒學認為,人和其他萬物配合保存于六合之間。可是,人和其他動物紛歧樣,人為萬物之靈。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涯進步了,不愁吃,不愁穿,城里人幾乎家家有小汽車,可是人們的幸福感似乎不是進步了,而是下降了。最基礎緣由是,人們似乎只要物質尋求,沒有精力尋求。許多人只認錢、不認人,只認權、不認法。于是,社會上坑蒙拐騙的現象無孔不進,以權謀私甚囂塵上,社會風氣敗壞,人文倫理品德淪喪,所以人們心里就不高興,幸福水平就低。現在,一個嚴肅的社會倫理基礎問題擺在13億國民眼前:什么是人?人從何處來,到何處往?人為什么活著?人生的目標和尋求是什么?性命的意義是什么?人生的價值是什么?包養網站

 

“仁”字從“人”,從“二sd包養”,會意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人作為天然人,會豎立行走,會說話,可以通過語言彼此交通思惟和信息。同時,人發明了文字,可以通過文字傳達信息。這些都是人與動物在生物學意義上的區別的最基礎標志。

 

人從來都不是也不成能是獨立活著界上保存、生涯和發展的。沒有天就沒有地,沒有地就沒有家,沒有家就沒有我。人作為家庭人有天倫倫理和品德,作為社會人有人倫倫理和品德,這包養網比較是人與動物在社會學意義上的區別的最基礎標志。

 

古文“仁”上從“身”,下從“心”,這是一個象形字。人的性命有兩個,一個是肉體的性命,身體是肉身,和動物一樣,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冷了要保熱,刮風下雨要迴避,性成熟了有性請求。肉身的性命是無限的,人生不過百年,人生苦短,最后都會灰飛煙滅。可是,心靈品德和精力的性命是無限的。所以人有兩面性,一是肉體的物質的心理的性命,帶有動物性;二是心靈的心思的精力的性命,才是真正的人道。孔子、曾子、孟子往世已經兩千多年,可是他們的學說、思惟和人文倫理品德精力,一向根植在中華平易近族的血液和靈魂中包養ptt,至今仍然閃爍著不成磨滅的光輝。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國歷朝歷代的仁人正人和平易近族好漢,如岳飛、文天祥、史可法、譚嗣劃一,他們的家國情懷和殺身成仁的精力,驚六合,泣鬼神,永遠特出史冊,永遠活在中國國民的心中。人相應的人生即保存、生涯和發展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對應于身體的是身生涯即物質生涯,包含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說、做等;二是對應于靈魂的是心生涯即精力生涯,包含人文、倫理、宗教、藝術、崇奉和品德尋求等。我們不克不及只關注本身、家庭、企業、機關和社會的物質生涯,並且要加倍關注本身、家庭、企業、機關和社會的靈魂、崇奉和精力生涯。

 

二、人包養網評價有四心

 

什么是仁呢?或許說什么是人呢?孔子說:“茍志于仁矣,無惡也。”(《論語》里仁第四)一個人假如立志行仁德,就不會有劣跡了,就不會有惡心、惡言和惡行了。仁就是無惡,無惡就是善,包含善心、善言和氣行。立志就是行仁德,這是最高貴的志。關于立志,孟子說的很是簡單明白。有一次,王子墊問孟子:“士何事?”讀書人應該做什么事?孟子說:“尚志。”讀書人應該使本身的志向高貴。曰:“何謂尚志?”什么是使本身的志向高貴?曰:“仁義罷了矣。”(《孟子》卷十三·盡心上)孟子說:“踐行仁義,志向就會高貴。”記得兒時,家父經常對我說:“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了解父親是請求本身,從小必定要立志,人要有志氣。可是什么是志呢?本身懵懵懂懂的,最基礎不明白。當時我立志就是要好好讀書,離開農村,不克不及當農平易近。至于將來究竟要干什么,最基礎不明白。后來年夜學畢業任務了,知識分子“接收再教導”,當工人,做中學教員,似乎也沒有什么志。1977年,全國科技年夜會召開,接著又恢復高考,本身很是敏感地意識到,知識分子的春天到了。1978年絕不猶豫立刻報考研討生,本身立志讀書包養平台報國,覺包養網VIP得自我價值實現的時刻到了。1981年研討生畢業分派到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造辦公室任務,本身立志為國家的改造開放事業貢獻綿薄之力。關于什么是志?若何立志?直到退休之后,本身從頭學習研討《論語》、《年夜學》、《中庸》、《孟子》四書,同時殫精竭慮編輯《年夜眾儒學語錄》之后,才漸漸了解,讀書人應該立什么志?若何立志?若何踐行高貴的志?這個志就是仁德,即仁義品德,就是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人文倫理品德崇奉和精力尋求,而不是別的什么東西,加倍不是金錢、財富、權力和位置。活到老,學到老。現在本身沒有辜負父輩的教導,初步明確了什么是志,立什么志?若何立志?若何踐行志?進一個步驟明確什么是人生,人生的目標和精力尋求是什么?若何度過本身的平生?這樣,本身不單不會虛度今生,並且上對得起黨和國家培養的恩惠,下對得起怙恃的養育和教誨之恩。

 

人作為家庭人和社會人,之所以分歧于動物,因為人有人心和人道,即仁心、仁性和仁德。仁之于己為善,仁之于家為孝,仁之于人為信,仁之于友為義,仁之于國為忠。此中,善是人心、人道之本和根。人之初,性本善。性附近,習相遠。孟子認為,人有四心,一是惻隱之心,二是羞惡之心,三是辭讓之心,四是長短之心。他說:“人皆有不忍之心。……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長短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包養dcard端也;長短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卷三·公孫丑上)沒有惻隱之心,就不是人;沒有羞惡之心,就不是人;沒有辭讓之心,就不是人;沒有長短之心,就不是人。因為惻隱之心是仁的開端,羞惡之心是義的開端,辭讓之心是禮的開端,長短之心是智的開端。仁、義、禮、智四德的開端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長短之心。別的再加上信,仁、義、禮、智、信,就是儒家和儒學文明傳承和弘揚的五德。千百年來,儒學五德以仁為焦點價值觀,一向是中華平易近族尋求的人文倫理品德精力和崇奉尋求。

 

三、仁者四德

 

儒學文明的焦點價值觀與社會主義焦點價值觀體系不是牴觸的關系,加倍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并行不悖的關系。現在,我們國家經濟發展速率很快,經濟總量越來越年夜,可是社會倫理和品德精力特別是人生崇奉包養妹包養甜心出現了短板甚至真空。相對而言,現在有錢的人多,有知識的人少;有知識的人多,有文明的人少;有文明的人多,有聰明的人少;有聰明的人多,有崇奉的人少。沒有崇奉的人,是沒有靈魂和品德包養女人的人。沒有靈魂和品德的人盡管位高權重、身價過億,但他們不會獲得社會的尊敬台灣包養網和擁護。並且假如以權謀私、犯警經營,他們有能夠身敗名裂,為人們所不齒。是以,甜心花園沒有靈魂包養網ppt和品德的人,他們的內心是空虛的、軟弱的、苦楚的,有時候甚至惶惑然不成終日。有仁德的人公私清楚,與人為善,待人以誠,氣度開闊,心境高興,所以仁者壽。

 

在現代中國,儒學五德特別是仁德,若何與社會主義焦點價值觀體系有機結合在一路?結合今朝國家倡導的優秀傳統文明進家庭、學校、農村、社區、企業和機關,以及家風、黨風、政風共建活動,北京曾子文明研討會面向基層,面向社會,面向年夜眾,采取“儒學年夜講堂”和“儒學文明實踐基地”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情勢,傳承和弘揚中華平易近族優秀傳統文明,特別宣傳仁者四德,即善、孝、公、廉。個人品格和修身律己,強調一個善字;家風建設和家庭美德,強調一個孝字;黨風建設,強調一個公字;政風建設,強調一個廉字。

 

善,從“羊”,會意字,本意是甘旨,與美、義批準。水有源,樹有根。儒學文明的焦點價值觀—–仁,其源和根是善。與人為善,待人以誠,善與誠緊密相連。誠善是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品德底線。孟子說:“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卷七·離婁上)使本身誠信有辦法,不清楚什么是善,就不克不及使本身誠心誠意。所以說,所謂誠信,就是天然的事理啊。所謂考慮誠信,就是做人的事理啊。

 

百善孝為先。孝,從“老”從“子”,孩子扶著白叟就是孝。“仁者人也,親親為年夜。”(《中庸》第二十章)仁的本意就是愛人,愛本身的親人最為主要。孝順、貢獻白叟,起首是態度問題,不克不及頤包養行情指氣使。有一天,子游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故別乎!”(《論語》為政第二)明天人們說的孝,只是能養活怙恃,甚至人對狗馬都能飼養,假如不恭順,若何往區別呢?

 

公,下面從“八”,是等分的意思;上面從“口”,是容器。意指公正、公平。有一次,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第十二)政就是規矩的意思。你本身帶頭規矩,那誰還敢不規矩呢?全國為公,立黨為公。公務員是公職人員,特別是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因為把握社會公權力,所以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必定要秉承一個公字。公生廉,廉生威。喜歡錢的人,可以往做買賣,依法經營,祝賀發財,可是不克不及做公務員。公務員公私清楚,先公后私,不克不及以權謀私。這是公務員的品德底線。

 

廉,從“廣”從“兼”,本來是指堂屋、殿堂基座側邊、邊緣狹窄的處所,意指不貪婪。

 

宋朝司馬光說過:執政為官者秉承兩個字,一個是孝,一個是公,在家里為孝,在裡面包養app為公。這兩條就是為官者、讀書人和仁人正人的品德底線。此中,孝是家庭天倫,公是社會人倫,高度歸納綜合,簡單明包養網站白。司馬光的觀點,獲得了王安石的高度確定和贊揚,明天仍然沒有過時,仍然閃爍著人文倫理和聰明的光線。

 

儒學文明的焦點價值觀—–仁,胸無點墨。孟子闡述仁德精力和崇奉境界有六,一是善,二是信,三是美,四是年夜,五是圣,六是神。他說:“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年夜,年夜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成知之之謂神。”(《孟子》卷十四·盡心下)人人都想要的就是善,本身誠善就是信,充實于行動中的善就是美,善充實于行動中,並且事業獲得光輝成績就是年夜,年夜而又能化育萬物就是圣,圣達到人不成測的境界就是神。神、圣兩個境界,很是人所能達到。但善、信、美、年夜四個境界,即仁慈、誠信、美妙、巨大境界,與人為善,待人以誠,仁人正人都應該力圖達到、做到,並且心到、口到、眼到、耳到、手到。誠善的人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事業和成績必定會巨大,不想巨大都不可。中國的馬云是這樣,american的比爾·蓋茨也是這樣。

 

四、成仁之道

 

在現代社會,我們每一個人怎樣修身律己才幹成為一個正派人物,并且進一個步驟成為一個一個志士仁人?本身的體會是,修身起首要修心,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然后才幹修身、齊家、治國、平全國,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幾個彼此對應的關系。

 

一是身與心的關系。我們不單要保養好本身的身體不受淨化,留意心理安康,並且要保養好本身的心坎不受淨化,留意心思安康。“天命之謂性,任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第一章)天賦予人的本質就是性,遵守本質行事就是道,按照道修養身心就是教導。曾子說:“吾包養違法日三省吾身:包養網VIP為人謀而不忠乎?與伴侶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第一)我天天從三個方面檢查本身:替身謀劃工作,盡心盡力了嗎?與伴侶來往,真實誠信了嗎?老師傳授的知識,本身復習了嗎?正心誠意和修身律己,是一輩子的工作。

 

二是德與欲的關系,實際上就是人心即人的倫理品德底線,與人欲即人的心理、心思欲看之間的關系。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孟子》卷十一·告子上)仁就是人心;義包養金額就是人走的路。他又說:“養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卷十四·盡心下)修養心性沒有比減少欲看更好的辦法了。人的欲看包含心理和心思的欲看,是沒有盡頭的,得一看二,得隴看蜀,得寸進尺,“人心缺乏蛇吞象”,這就是貪心。貪吃、喝、玩、錢、財、物、權、色等,紛歧而足。貪欲如火,不遏燎原;淫欲如水,不遏滔天。american心思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一是人的心理需求,包含吃、喝、拉、撒、睡等,這是最低需求。心理需求實際上就是保存需求。二是平安的需求,包含人身平安、職業平安和環境平包養網推薦包養網車馬費等。三是社會來往的需求,人都不愿意一個人孤獨生涯,盼望有人聊天,有人來往。四是尊敬的需求,包含自負和受別人尊敬。只要尊敬別人,才幹獲得別人的尊敬。五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包含人文倫理、品德精力和崇奉的需求。這就是人生即性命的價值和意義以及終極尋求。

 

三是人與物的關系。人活在六合之間,當然離不開六包養網ppt合萬物。可是,不論是個人、家庭、企業、當局機構、非當局機構等,整個社會都必須以人為本,人本物末,重人不重物,不克不及見物不見人。身外之物,生不帶來,逝世不帶走。《論語》里有一個小故事:有一天,馬棚著了火。孔子下朝回家,問:“傷到人了嗎?”而沒有問起馬。這就是仁德之心。有的人對物特別感興趣,應用社會公權力,以權謀私,金銀珠寶雕塑字畫一年夜堆,甚至玩物喪志,做起不仁不義的工作。玩物喪志,實際上說的是喪掉了仁即仁德,包含人文倫理和品德。

 

四是人與己的關系。我們每一個人不單是孤立的天然人,並且都是家庭人和社會人。一個人的保存、生涯、學習和任務,都離不開家庭、學校、單位和社會。所以,我們在家里、學校、單位和公共場所,不單要顧及本身,並且要顧及別人。就是儒學文明宣傳宣傳的“推己及人”,“台灣包養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才是志士仁人和正派人物。我們不克不及做只顧本身、不論別人、旁若無人的君子。

 

宋代張載《西銘》有言:“平易近吾同胞,物吾與也。”老蒼生都是我的同胞,世界上的萬物都是同類,一切都是六合即年夜天然所賜。他還有一段名言:“為六合立心,為生平易近立命,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承平。”其人文倫理和品德精力,朗若日月,光耀千秋。宋代范仲淹《岳陽樓記》千古不朽的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而憂其平易近;處江湖之包養條件遠,而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後天下之憂而憂,后全國之樂而樂歟!”其人文倫理品德精力和思惟,已經到了神圣的境界。一千多年前的文人學士都有這樣的神圣包養金額境界,作為現代的讀書人特別是黨政機關的領導干部,能不沉思檢查嗎?《古文觀止》中的文章有幾百篇,不成能也沒有需要篇篇朗讀背誦。可是我認為,荀子的《勸學篇》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值得每一個人終身誦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踐行仁德的最基礎途徑。學無盡頭,學不成以已,一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經常讀《勸學篇》,分歧的年齡,分歧的佈景,有分歧的體會。《岳陽樓記》是千古美文,不單情形融合、美輪美奐,並且胸懷開闊、氣吞江山。

 

五是公與私的關系。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私心,不成能一點私心都沒有。可是,必定要做到公私清楚、公私分開、先公后私。不克不及公私不分,加倍台灣包養不克不及化公為私甚至以權謀私。至公無私是圣賢,公私清楚是正人,公私不分是君子,以權謀私是罪人。

 

六是義與利的關系。《年夜學》第十章有一句名言:“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這句話,不單講的是經濟倫理,並且講的是社會倫理和政治倫理,很值得治國理政者沉思。至于做人、幹事特別是做買賣和企業家,更應該理解和氣生財、誠信經營和“德本財末”的事理。“正人懷德,君子懷土”,“財聚則平易近散,財散則平易近聚”。這些話語,至今仍然閃爍著人文倫理品德和聰明的光線。

 

責任編輯:姚遠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